大多数人或许和我一样,总是在意他人的眼光,不断猜测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内心深处,我们隐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身份焦虑。我们随着外界环境和他人看法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渴望活出别人眼中的“像样”人生,却从未真正审视过这种焦虑的源头。
直到我遇见了《身份的焦虑》这本书,才如梦初醒,了解到身份焦虑的源头以及化解之道。阿兰·德波顿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观察,将复杂的心理问题剖析得淋漓尽致。读完他的著作,我对身份的焦虑有了更多的释然。
《身份的焦虑》一书,用其291页的篇幅、10多万字,详细阐述了身份焦虑的成因、源头以及如何化解。在这之中,我想分享三个主要观点给大家:
一、我们为何如此在意他人的看法我们追求显耀的身份,渴望成功,其实质是为了获得“爱”。金钱、名声和影响力都是我们获取爱的途径。我们以为拥有这些东西,就可以赢得他人的关注、关怀、同情、赞美和支持。而之所以如此重视他人的看法,是因为我们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存在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的自我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如果我们可以自行判断自身价值,或许就不会如此在意他人的看法了。
二、关于自尊的公式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的自尊并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威廉·詹姆斯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公式来解释这种现象。这个公式告诉我们,自尊取决于成就和期待的比值。随着生活的改善,我们的期待值也在上升,但实际的成就增速往往跟不上期待的增速,所以自尊水平呈下降之势。要想提升自尊,我们可以努力取得更多成就,或者降低期待值。虽然后者更容易实现,但常常因追求更多成就的社会压力而被忽视。
三、化解身份焦虑的五大策略哲学是一个重要的策略。它在我们与他人的观点之间引入了理性思考的因素。哲学可以辅助我们理性地探索自我、价值和判断。艺术也有独特的作用,特别是悲剧和漫画。悲剧让我们理解悲剧发生的原因,多些理性,少些对特定身份的误解;漫画则将生活中的沮丧或羞愧化为有趣的形式,帮助我们认清身份焦虑。第三,从政治角度看待身份,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等级和身份并非天然存在,而是某些人出于某些目的而设定的。我们不必一定遵循这些设定。第四,思考死亡可以让我们跳脱出对当下身份的焦虑,意识到在永恒面前,我们都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可以向波希米亚人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波希米亚人以一种超凡脱俗的姿态,对资产阶级所重视的物质利益不屑一顾,他们追寻的是艺术的纯粹与灵魂的解放。他们谨慎地筛选工作、交友以及生活方式,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身份的定位并非由社会地位或财富决定,而是取决于我们选择的听众。无论听众是工业巨头还是灵魂伴侣,是血脉相连的家人还是思想深邃的哲学家,我们都有权自由选择我们的听众,塑造自己的身份。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完全像梭罗那样在瓦尔登湖畔隐居,摆脱身份的束缚,过一种朴素的生活,可能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为了获得内心的认同和成就感,我们愿意承受一定程度的身份焦虑。这种焦虑的代价是可控的,只要我们能够洞察其来源,并巧妙地运用策略找到平衡,那么这个代价便值得付出。身份的追求不应让我们忽视生活的其他方面,而是在理解焦虑的基础上,寻求一种最符合自己期望的生活方式。
文章来自《钓虾网小编|www.jnqjk.cn》整理于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