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Q 随笔

当前位置: 钓虾网 > 圈子 > QinQ 随笔

QinQ 随笔

2024-11-17 作者:钓虾网 1

【深入理解】QinQ技术:扩展VLAN空间的双重标签魔法

QinQ 随笔

你是否曾想过如何在网络世界中为成千上万的设备分配独特的身份标识?这正是VLAN(虚拟局域网)的重要任务。随着网络规模的迅速扩张,VLAN ID资源的短缺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这时,QinQ技术应运而生,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日益增长的网络需求与有限的资源。

QinQ,也被称为VLAN Stacking或Double VLAN,由IEEE 802.1ad标准定义。它通过在传统802.1Q报文的基础上增加一层802.1Q的Tag,实现VLAN空间的扩展。这好比在网络世界中为设备贴上双重标签,从而极大地扩充了VLAN的数量。

那么,QinQ是如何实现的呢?

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种主要方式:基本QinQ和灵活QinQ。

基本QinQ是基于端口实现的。当设备接收到报文时,会根据端口为其打上默认的VLAN Tag。如果报文已经带有VLAN Tag,那么它就会被视为双标签报文。如果报文未带标签,则会被赋予端口默认VLAN的Tag。

而灵活QinQ则更为强大。它结合了端口与VLAN,为同一端口的报文提供不同的处理选项。例如,根据报文的内部VLAN ID为其添加不同的外部VLAN Tag。它还能根据报文的优先级调整外层VLAN的优先级,甚至在添加外层Tag的同时修改内层用户VLAN ID。

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QinQ技术呢?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运营商对业务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传统的VLAN ID资源已经无法满足需求。IEEE 802.1Q中定义的VLAN ID只有4096个,这对于大型网络而言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QinQ技术的出现,通过增加一层802.1Q Tag,将VLAN数量扩展到惊人的4094×4094。

除此之外,QinQ还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它的内外层Tag可以代表不同的信息,如用户和业务。这种双层标签的报文结构,使得它在运营商网络中能够透明传送,成为一种简单实用的VPN技术。

QinQ技术的诞生源于两大背景:一是解决VLAN ID资源的紧张问题;二是满足运营商对业务的精细化管理需求。在网络世界的不断探索中,QinQ技术无疑为我们开辟了新的道路,展示了无限可能。报文结构的深度解析

报文,作为网络通信中的基础单元,其结构承载着关键的信息。报文通常由多个字段组成,每个字段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格式。例如,DMAC(目的MAC地址)和SMAC(源MAC地址)用于标识报文的起点和终点;ETPE(扩展传输协议引擎)和TAG(标签)则用于标识报文的类型或优先级;LEN/ETYPE则用于表示报文的长度和类型。这些字段共同构成了报文的主体结构,使得报文可以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准确、高效地进行传输。

当涉及到特定的网络技术如QinQ(即Quality of Service Integration Network)时,报文结构的重要性更加凸显。QinQ技术是一种网络虚拟化技术,通过在报文中嵌套两层VLAN标签来实现不同网络的互联。其基本结构包括内层VLAN标签和外层VLAN标签。其中,内层标签通常与用户网络的VLAN规划相匹配,而外层标签则与骨干网的VLAN规划相匹配。通过这种方式,即使骨干网和用户网络的VLAN规划不一致,也能实现用户网络之间的无缝连接。

VLAN Mapping(VLAN映射/vlan-translation)是QinQ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修改报文携带的VLAN Tag来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相互映射。这种技术的目的是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实现两个VLAN相同的二层用户网络通过骨干网络互联,从而实现用户之间的二层互通以及二层协议(例如MSTP等)的统一部署。这种技术的核心在于,即使骨干网的VLAN规划和用户网络的VLAN规划不一致,也能通过映射关系实现报文的准确传输。

报文结构是网络通信的基础,而QinQ和VLAN Mapping等技术的出现,使得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无缝连接成为可能。这些技术通过修改报文的结构和标签,实现了网络之间的互操作性,从而提高了网络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

关于基本QinQ和灵活QinQ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和优势等更多细节,将在后续的内容中进行详细解析。也会深入探讨如何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部署和实施这些技术,以实现网络的优化和升级。针对此问题,存在两种解决方案。我们可以采用如QinQ或VPLS等二层隧道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将用户网络中带有VLAN Tag的二层报文封装在骨干网报文中进行传输,从而实现用户带有VLAN Tag报文的透传。这种方法虽然可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它需要在传输过程中增加额外的报文开销(即增加一层封装)。另一方面,由于二层隧道技术的特性,对某些二层协议报文的透传支持可能并不完全完善。

另一种策略则是利用VLAN Mapping技术。当用户网络中的带有VLAN Tag的二层报文进入骨干网时,骨干网边缘设备会执行一项特殊操作:将用户网络的VLAN(C-VLAN)转换成骨干网中能够识别并承载的VLAN(S-VLAN)。报文在另一侧接收到后,边缘设备又会将其从S-VLAN转回C-VLAN。通过这种转换方式,可以实现两个用户网络的二层无缝连接。这一方案在处理一些特定场景时具有优势。比如当两个直接相连的二层网络由于规划差异导致VLAN ID不一致时,我们可以利用VLAN Mapping功能部署在连接这两个网络的交换机上,实现不同VLAN ID之间的映射,进而达到二层互通和统一管理的目的。这样,用户就可以将两个网络视为一个单一的二层网络进行管理和配置。

文章来自《钓虾网小编|www.jnqjk.cn》整理于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nqjk.cn/quanzi/161759.html

AI推荐

Copyright 2024 © 钓虾网 XML 币安app官网

蜀ICP备2022021333号-1